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理财理财

股票小道消息,宣称名师教学高收益,有人被骗60万

网络 2023-10-21 20:16:39 理财 已有1人查阅

导读近日,广东梅州的修先生向“南都记者帮”反映,今年4月,他在网上刷到了一条关于“打板炒股”的帖子,“中

刚进入“专业打板炒股”群聊,修先生就被群内热烈的炒股氛围震住了。“群里有三十多个人,全是说今天打板怎么样,少亏了一点,明天又能赚多少钱。”他也注意到,群里到处都有着“中信建投”的痕迹——教学资料和图片上有“中信建投”的水印,还有几个顶着“中信建投”商标头像的老师坐镇,指导股友买进卖出。

一位昵称为“中信建投-黄文涛”的老师私聊修先生,话语间透露这是罕见的赚钱“门道”,要求他做好严格保密工作,落实分工以到达利益共享。修先生想,中信建投本就是业内赫赫有名的证券公司,再加上群内股友对黄老师唯首是瞻的态度,自己也随声附和起来,表示将严格遵守群内的“规章制度”。

几天下来,修先生慢慢卸下了防备心理。在两三天时间里,他熟悉了所谓“打板”的基本操作:每天下午2点出头,黄老师会在群里发话,宣布购买的指定股票以及相应股数,半小时开盘后股友们按照指示把股票“拉”上去,用成交量带动股价上涨,等到第二天上午再将其卖出,买卖股票之间的差价也就尽收囊中。群内规定严格,每日无论买卖股票都要截图发送到群内,便于老师实时监控、予以指导。

“今天赚了2万”“我今天赚了3万”,看着群友们此起彼伏的回应,修先生再也等不及了,他下载了团队开发的炒股软件,按照老师的指示投进了自己的第一笔钱——十万元。第二天卖出时果然没有亏损,还赚了2千元,他尝试将收益取出,最终提现成功。一番操作下来,修先生彻底放心了,打算跟着老师们的指导大赚一笔。

待到4月下旬,黄老师在群里宣称有一只新的潜力股即将上市,正大力号召股友们一起买入。第一次买入时价位很高,股数可购买几百乃至上千。修先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两次购入新股,后来又听到群内有股友多次透露此次新股的利润极高,可能会翻一倍乃至更多。听到这些小道消息后,修先生又继续追投。他计算了一下,从第一次投资到后面几次追投,自己总共投入了60余万元。

直到5月中旬,修先生还一直等待老师发出抛售股票、提现资金的指示,但一次偶然与同事分享自己的炒股经历,该同事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于是找来了“打板被骗,钱款无法取出”的相关新闻。看到上面的经历与自己十分相似,修先生心里一惊,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而反观群里,黄老师仍要求股友继续为新股“造势”,称还差30余万才能达到预期标准。

接下来的日子,群里老师一直没有发出抛售股票的指示。修先生更着急了。他找到老师表示想取一笔钱试试看,如稳定的话可再投入一笔。对方则回复称,因修先生没有继续加仓,老板不同意提现。连日来修先生积累的怒气立马被点燃:“我就直接说,你们是骗子吧!”看到修先生的态度,对方又表示只要再追投十万,就想办法帮修先生取一部分钱出来。

“我说你能给我什么保证呢?他说保证不了。那保证不了,我就不投钱了!”不欢而散后,修先生发现自己被踢出密小萌群聊,也被黄老师和此前交流过的股友拉黑,聊天记录也随之消失不见。修先生发现,平台账户显示自己的原始资金加炒股收益已超过138万,均已无法取出。

至此,修先生明白这只是一个顶着“中信建投”帽子的**团伙,赚“涨停板”为虚,将资金汇聚再转移为实。所谓的证券交易app、网站不过都是仿冒“中信建投”原版搭建的虚假平台;而平台里几百万的资金,也不过是**团伙构建的虚假数字。

5月15日,修先生向梅州公安局梅县区分局畲江派出所报警处理,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当中。

实际上,基金经理荐股是有着明确的条文约束的。《基金法》第二十一条指出,公募基金相关从业人员,不得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不得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

有业内人士表示,防止基金领域的**,投资者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判断:首先,要求产品推荐人员出示基金从业资质证明。其次,查询推荐人员所在单位有无基金销售资质或者管理人资质。再次,打款流程上,如果选择正规代销机构,则资金汇入受到监管的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如果选择管理人直销,则资金汇入管理人基金交易对公账户。最后,投资者如果觉得产品设计特别复杂,或者存在层层嵌套包装情形的,则需要提高警惕,咨询专业人士或者律师。

本文标签:

很赞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