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理财理财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区别?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网络 2023-12-18 23:16:39 理财 已有人查阅
导读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区别?答: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参保人员必须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方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由 *** 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参保人员必...
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区别?答: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参保人员必须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方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由 *** 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参保人员必须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方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多大区别?
优质答案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主要区别是:
企业职工进入企业(签定劳动合同的),依照“人社局”劳动者就业待遇规定;给予在职职工购买‘’五险一金‘’(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险,公积金)职工在人社建立个人养老、医疗险账户,每月所在单位向“人社保”账户代你缴费,并从你工资中代扣8%养老,2%医疗费一并存入你的个人账户;一直缴到你到法定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0周岁。你的退休养老金计算 *** 是:①在九三年前为工龄工资视为缴费工资;②缴费后个人账户总额除以男139;女175。③社会平均工资系数%率④其它补贴。四项合计就是你应拿的养老金。
灵活就业、下岗工人参加职工社保的;应无单位代缴20%,那么大家负担全额28%缴费,最少交十五年。
城乡居民养老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参保群体主要面向和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符合法定劳动年龄的人群,也面向个体工商业者,人才、职介等机构个人委托存档人员,以及城镇登记失业登记人员、下岗职工、4050人员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
和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参保人员通称单位参保人。参保时,对劳动者的户口没有限制,不论是本地户口,还是外地户口;也不区分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就有法定义务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保五险,包括休息、休假、待岗期间,只要劳动关系没有解除,用人单位就应该给员工缴社保,属于法定强制险。只要年满16岁,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单位都有义务为他们办理社保。
个体工商业者,人才、职介等机构个人委托存档人员,以及城镇登记失业登记人员、下岗职工、4050人员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通称灵活就业参保人。参保形式为个人,社保费用由个人承担,包括单位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参保时,大多数地区要求是本地城镇户口,少数地区也面向本地农村户口。只要年满16岁,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自愿参保,且有缴费能力,均可参保,属于自愿参保险种。
灵活就业参保人通常只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不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有的地区要求同时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有的地区没有这样的要求,可以分别参保。
友情提醒
如果是外埠户口,也不是绝对就不可以参保的,但通常应属于以下两种情况,也可以参保。一种是外埠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满10年,不满15年,可以转到单位参保地的街道社保所,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参保,缴费满15年,办理退休。另一种属于是本地户籍人员的外埠户籍配偶。不过后一种政策,有地域政策,只有部分地区实行。
2、缴费、补贴,个人账户构成(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按年缴费,各地设立多档位不低于国家更低标准的不同的缴费标准,个人可自愿选择。国家的指导档位为十二档,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和2000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所有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并可按缴费标准享受也计入个人账户的 *** 补贴,多缴多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享受集体及社会赞助。这些补贴补助,也全部划入个人账户。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单位参保类须按月缴费,社保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承担,单位交大头,个人交小头。目前单位的缴费费率更高的地区为20%,更低的地区为14%。大部分地区为19%。2019年根据国家的最新政策,有望大幅降低至16%,以降低用人单位的缴费负担。大多数地区个人缴费费率均为8%,且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统筹费用历史上曾有一少部分划入过个人账户,现阶段的政策是全部划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灵活就业参保人有的地区按月缴费,有的地区按年缴费。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承担统筹费用,统筹费用和个人费用均由个人承担,但合计缴费费率通常低于单位参保费率。以北京为例,单位参保人,单位承担养老保险的统筹费用的19%,个人承担8%,合计27%,而灵活就业参保人合计缴费费率为14%,其中划入统筹费用6%,划入个人账户8%。
部分地区有4050灵活就业参保人 *** 社保补贴政策,一般只可以享受3年,如果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到5年,可以一次办理申请不超过5年的社保补贴的手续。4050的年龄限制各地也不统一。对女同志的年龄要求,有的地区是40岁以上,有的地区要求45岁以上,有的地区有阶段性变化。对男同志的年龄要求,有的地区是45岁以上,有的地区要求50岁以上,有的地区要求是55岁,有的地区有阶段性变化。
4050社保补贴政策,各地有各地的规定,无论是年龄,还是办理要求,流程,补贴标准、补贴形式,均以地方政策为准。4050社保补贴政策只面向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当地灵活就业人员。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即使缴费年限未达到15年,需要继续缴费,延时退休,也不能享受。
3、退休条件(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更低缴费满15年,无论男女,年满60岁,均可办理手续,按月领取养老金。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城镇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比较复杂,但都是更低缴费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可办理手续,按月领取养老金。
【单位参保人】
正常退休:男同志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
注:部分地区要求女工人XXXX年以前参加工作,或在单位缴费满10年,才可以50岁退休,否则55岁退休。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男同志55岁,女干部50岁,女工人45岁;
因病或非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男同志55岁,女干部50岁,女工人45岁。
延迟退休:女处级干部或高级职称,可55岁正常退休,也可60岁延迟退休。
【灵活就业参保人】
男同志:60岁;
女同志:有的地区50岁,有的地区55岁,有的地区区分不同人群,50岁和55岁并行。以地方政策为准。
4、退休待遇(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一律由基础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在2018年前,基础性养老金和个人缴费水平无关 ,无需缴费,同地区人人均等,体现社会公平。所需资金由 *** 支付,等于国家送给城乡居民参保人的民生福利礼包。
目前城乡居民基础性养老金国家规定的下限为88元,在此之上,各地可自定标准。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物价情况、财政情况不同,各地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差距巨大,更高的地区上海930元,其次是北京71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历年本息总额除以60岁对应的养老金年计发月数139。多缴多得,体现社会效率。
我们注意到,自2018年起,各地根据国家指导文件,致力于探索养老金与缴费年限挂钩,长缴多得,今后我们会陆续看到这方面的新政策的尝试。各地城乡居民养老金自2018年,也开始向高龄人群倾斜,额外增加养老金。2019年各地在陆续公布相关政策。
总的来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演变,保障功能在逐步加强。并且缴费年限与养老金挂钩,向高龄人群倾斜,及阶段性调整频率的提速等最新政策及动向,都提醒着人们,城乡居民养老金已经开始,并逐步有条件地向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模式靠拢。虽然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水平目前只有135元左右,但将来可以有令人越来越惊喜的期待,调整的空间或弹性很大。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现阶段城镇职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基础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另外,在1992~1995年各地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前的国企、大集体正式工作年限,可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2014年10月1日前的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年限,也可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还可以享受过渡性养老金。
决定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水平高低的因素有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历年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个人账户本息总额、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50岁退休195,55岁退休170,60岁退休139)等。权利和义务对等,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兼顾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
自2005年起,国家每年都会上调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逐年提高。调整办法为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其中2005年~2015年人均上涨幅度为10%,2016年6.5%,2017年5.5%,2018年5%。
今年是2019年,是连续上涨的第15年,从相关部门的预算报告看,涨幅应该仍为5%,有待正式文件确认。由于2018年全国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为2636元左右,因此2019年再次调整后,均值有望达到2768元,今后还会逐年提高。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死亡后,如果养老金个人账户尚有余额,可以继承。丧葬费没有统一规定,少数地区有,但标准不一,且有阶段性调整,大部分地区没有,抚恤金都没有。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死亡后,如果养老金个人账户尚有余额,也可以继承。丧葬费各地都有,但标准不一,有的地区有阶段性调整。抚恤金各地企退人员很不统一,有的地区有,且标准参差不齐,有的地区没有。大部分地区事业单位为生前月养老金标准的20倍,机关单位为生前月养老金标准的40倍。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退休顾问,欢迎大家加我的关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城镇职工社保卡和城乡居民社保卡一样吗?
优质答案1:
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当我们到医院看病时,以前用来区分各种身份,五花八门的病历本、医疗卡渐渐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甚至可以不用再到窗口排队,就可以在医院随处可见的机器上自助完成挂号、付费等操作。
但是,我们都知道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的保障制度是不同的,两个不同的参保群体履行了不一样的缴费义务,那么享受的待遇是否有区别呢?
表面上人们问的是两个群体手中的社保卡是否一样,实际上人们想了解的是:大家手中拿着一样的社保卡,享受的待遇是一样的吗?这种待遇上的差别是否体现了公平?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全国跨地区信息交换与结算平台启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办理参保、申请社保待遇等事务越来越方便,这些变化全部直观地反映到一张卡上——社会保障卡。
这张卡的作用十分广泛。持卡人不仅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时结算,还可以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当然,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就业培训,以及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申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等,都可以用这张卡来完成。
既然如此,每个人卡里记载的信息肯定会不同。这就好比银行卡,表面上看起来都一样,但卡里的钱可都不一样。那么具体有怎样的差别呢?受篇幅所限,这里只简单介绍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项保险的区别。
养老保险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劳动者个人共同缴费,缴费基数根据劳动者工资水平确定,按月缴纳。其中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则由个人缴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缴费水平一般分高、中、低三档,参保人员自由选择,按年缴纳。整体缴费水平偏低。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均计入个人账户。
虽然是国家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必须遵循保险的原则——权利义务对等。保险待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缴费的多寡挂钩。两种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特别是基础养老金部分有较大差异。毕竟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金从企业缴纳的部分也就是社会保险基金中支出,而城乡居民的完全由 *** 财政支出。
医疗保险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是由用人单位、劳动者个人共同缴费,缴费基数根据劳动者工资水平确定,按月缴纳。其中个人缴纳的金额以及用人单位缴纳的部分金额计入个人账户。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是由个人缴费,财政给予补贴。按年缴纳,但不建立个人账户。
同样,在待遇享受方面,两种医疗保险的起付标准、个人承担的比例都会有一定的差别。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仍然处于县级统筹阶段,各地的财政状况、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情况都不尽相同,具体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地区间也千差万别。
城乡居民的保险待遇低于城镇职工,这正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公平原则。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的可持续性。毕竟我们都不希望因片面追求保障水平,导致财政资金吃紧,保险待遇支付无以为继的局面发生。
优质答案2:
城镇职工社保卡和城乡居民社保卡异同点
一、城镇职工社保卡和城乡居民社保卡相同的地方
1.卡的形状、格式、外形一样
2.用法和功能基本一样
社保卡功能如下:
1、启用社保卡金融功能的同时启用社保功能;
2、在社保卡管理中心直接办理启用业务;
3、在定点医院使用社保卡直接启用社保功能;
二、城镇职工社保卡和城乡居民社保卡不同的地方
1.缴纳办法不一样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这里的城镇职工指的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城镇职工社保是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保险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覆盖城镇户籍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城居保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城居保的资金来源除个人缴费外,还有 *** 对参保人缴费给予的补贴,个人缴费越多, *** 补贴也越多,而且个人缴费和 *** 补贴全部计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 二是城居保的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由账户储存额,也就是个人缴费和 *** 补贴总额来决定;基础养老金则由 *** 全额支付。
住院报销比例不同,城镇职工社保比城镇居民社保报销比例高,
2.退休时,领取数额不一样
未来领退休金时,职工领取的比居民领得多,并且还有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支取。
三、居民保险和社保有什么区别?
优质答案1:
题主你好。你提出的问题“居民保险和社保有什么区别?”,通常理解就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有什么不一样?”下面我来为你回答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共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三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本质区别。在这里,首先要跟大家明确的是,城乡居保与城镇职保都属于社保,只是不同的两个险种而已。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本质区别
1、缴费方式不一样: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月缴费,按照上年度社平工资和职工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乘以缴费比例缴纳。这里包含有两种缴费方式:一是在单位就业的参保人在单位缴纳。单位承担16%,全部划入社会统筹,个人承担8%,计入个人账户。二是参保人作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养老和职工医疗两种保险。费用全部自己承担,养老保险是按20%比例缴纳,其中12%划入社会统筹,8%计入个人账户中。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年缴费,根据国家规定的缴费档次自主选择缴纳。目前,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从 2020 年 1 月起,将统一调整为每年 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600 元、700 元、800 元、900 元、1000 元、1500 元、2000 元、3000 元、4000 元、5000 元、6000 元共 15 个档次。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可以缴200元,家庭经济还可以的尽量缴500元,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可以选6000元,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参保人选择较高档次的缴费标准,多缴多得。
2、缴费补贴不一样: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完全由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构成,没有 *** 补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根据参保人选定的缴费档次, *** 给予一定的缴费补贴。比如安徽省对每年正常缴费的参保人由省财政和市、县(区)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从2020 年1月起,将缴费补贴更低标准调整为:缴费 200 元补贴 40 元,300 元补贴 50 元,400 元补贴 60 元,500 元补贴 70元,600 元补贴 80 元,700 元补贴 90 元,800 元补贴 100 元,900 元补贴 110 元,1000 元补贴 120 元,1500 元补贴 150 元,缴费2000 元及以上的补贴 200 元。
3、养老金计算办法不一样: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根据参保人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储存额以及退休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
城镇职工社保养老金计算公式;
“中人”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常见的有50周岁为195个月,55周岁为170个月,60周岁为139个月)。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缴费基数×8%×缴费年限) 利息。
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指数化缴费工资工资×视同工龄年限×过渡性养老金系数
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本人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及退休时当地的社平工资有关。也就是说缴费基数高,缴费年限长,社平工资高的,养老金就会高。体现了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原则。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根据个人缴费总额 *** 补贴 基础养老金来计算的。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个人缴费标准 *** 补贴)×缴费年限 利息]÷139
4、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不一样: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男60,女工50,女干部55周岁领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论男女,都是60周岁领取。
5、养老金增长幅度不一样: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截至今年,城镇职工养老金已经连续16年上涨,而且近几年的增幅都在5%左右。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上涨,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多长时间调整一次,但要求各地区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但是每次调整的标准不高,在10元-20元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两项保险的优缺点一下子就清楚了。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优点是:
1、允许补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参保缴费人员距领取基础养老保险待遇年龄(60周岁)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
2、个人缴费的同时, *** 给予补贴,且个人缴费和 *** 补贴都计入个人账户。3、缴费低,容易被大多数参保人接受。比如,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是在200元到6000共计15个不同的档次自行选择缴纳。
缺点是:
1、不论男女退休年龄都是60周岁。
2、缴费水平低,导致养老金偏低。
3、养老金增幅少。
(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优点是:
1、退休年龄男都是60周岁,女工50,女干部55周岁。
2、缴费水平高,养老金标准高。
3、养老金增长速度快,增幅高。
缺点是:
1、不允许补缴。
2、个人缴费的同时, *** 不给予补贴。
3、缴费标准高,许多参保人不堪重负。
至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哪个划算,相信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心里已经有了清楚地认识。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转换衔接
分析完了两种养老保险的本质区别,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两种保险未来能否转换衔接及缴费年限能否累计计算。
这个问题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经常有参保人问,说既在老家农村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又在打工的单位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样的情况可以同时缴纳吗?退休后可以领两份养老金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处理?类似这样的问题是越来越多了,类似这样的人群也是越来越多了。
这样的人群主要涉及两类群体,一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在乡务农时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城务工时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二是城镇就业不稳定的人员,未就业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就业后按照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在两种养老保险制度间交叉选择参保。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肯定是不能同时领取两份养老金的。那么,如果出现同时参保缴费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国家人社部发〔2014〕17号《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中有明确规定: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达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计发相应待遇;参保人员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折算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达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的待遇领取条件时,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计发相应待遇。参保人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累加计算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
看到上面的政策规定,你可能会看不明白,那么,下面我来为大家有详细解读一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一、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适用这项政策:上面的政策适用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保)两种制度的人员办理跨制度衔接养老保险关系。
主要涉及两类群体,一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在乡务农时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城务工时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二是城镇就业不稳定的人员,未就业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就业后按照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在两种养老保险制度间交叉选择参保。
二、什么时间可以办理两种保险的衔接:按照我对政策的理解,衔接时点是在领取待遇当年且领取待遇前办理衔接手续。职工养老与城乡居保法定退休年龄有区别,并不都是60周岁。
参保人员达到职工养老法定退休年龄前,不办理城乡居保制度衔接手续。
参保人员达到职工养老法定退休年龄后,不符合按月享受职工养老待遇条件,又不愿申请办理城乡居保制度衔接手续的,也可以按照职工养老规定延长缴费后再申请办理城乡居保制度衔接手续。
三、两种保险衔接的条件:职工养老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至15年)的,应向职工养老待遇领取地社保机构申请办理从城乡居保转入职工养老。职工养老缴费年限不足15年或按规定延长缴费仍不足15年的,应向城乡居保待遇领取地社保机构申请办理从职工养老转入城乡居保。
四、衔接前需要归集职保关系:办理参保人员职工养老和城乡居保制度衔接手续的, 应先确定职工养老待遇领取地,由职工养老待遇领取地(即职工养老关系归集地)负责归集参保人员职工养老关系,告知参保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并为其开具包含各参保地缴费年限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参保人员一生可能在多个地方流动就业交叉参保,需要办理制度衔接的,要先按职工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确定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领取地并归集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再向转入地提出申请办理制度衔接手续。也就是说,先要确定参保人员职工养老待遇领取地,归集职工养老关系,由归集地打印《参保缴费凭证》;然后根据《参保缴费凭证》上记录的职工养老累计缴费月数,确定城乡居保制度衔接转入的方向。即“先归集职工养老关系,再办理城乡居保制度衔接”。
五、衔接时的账户资金转移:《衔接暂行办法》第五条及第六条规定:参保人员从城乡居保转入职工养老的,转移城乡居保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包括个人缴费、 *** 补贴、集体补助、利息等);参保人员从职工养老转入城乡居保的,转移除职工养老统筹基金之外的个人账户储存额。
六、衔接时的缴费年限计算:职工养老与城乡居保制度间的缴费标准差异很大,如果采取一年折算一年的 *** ,会导致低缴费换取高待遇的不合理情况;如果采取按缴费额度折算的办法,会出现城乡居保缴费一年仅能折算为职工养老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年,相反职工养老转入城乡居保将会出现缴费一年折算为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情况,这也是不恰当的。参保人员从城乡居保转入职工养老,其参加城乡居保的缴费年限不折算为职工养老缴费年限。
七、衔接时重复缴费的清退:参保人员存在同一年度内同时参加职工养老和城乡居保情况的,由转入地社保机构清退城乡居保重复缴费时段相应的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
八、其他要求:衔接经办规程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社保机构负责城乡居保制度衔接业务经办。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受理参保人衔接转入申请业务时,应依据其提供的《职工养老参保缴费凭证》,审核参保人是否符合制度衔接条件。凭证上记录的全部缴费年限不足15 年的,参保人才能向城乡居保转移。
上面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最后再归纳总结一下:
制度间关系衔接:
1、涉及人群,参加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种养老保险的参保人;
2、衔接时间: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当年且领取待遇之前;
3、衔接条件:符合领取职工养老的,申请办理从城乡居保转入职工养老。不符合领取职工养老的,申请办理从职工养老转入城乡居保。
4、归集职保关系:先归集在各个地区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并开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
5、资金转移:城乡居保转入城镇职工,转移资金包括个人缴费、 *** 补贴、集体补助、利息等,从城镇职工转入城乡居保的,只转移除职工养老统筹基金之外的个人账户储存额。
(本文仅为个人理解,不代表任何部门,仅供参考,具体政策及办理程序请以相关经办机构规定为准。)
欢迎大家关注【@社保之窗】!如果您觉得我们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转发,分享给您的朋友。如有不同意见或政策咨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优质答案2:
目前社保有三种参保模式:城镇职工社保、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和城乡居民社保。题主所说的居民保险即是指城乡居民社保,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原来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并而成;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则由原来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即新农合)整合而来。目前,部分地区还未完成整合工作,造成几种社保模式并存的局面。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居民社保的构成。
一 城乡居民社保中的养老保险
1.参保范围。根据规定,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缴费标准。全部由自己缴纳,部分地区提供集体补助和 *** 补贴,共分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缴费档次。参保人可自主选择,鼓励多缴多得。
3.领取条件。不论男女,必须要年满60周岁且累计缴费满15年。
二 城乡居民社保中的医疗保险
1.参保范围。保障的就是参加原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人群,上至老人,下到孩子,只要未参保城镇职工医保的都可以在户籍地参保。
2.缴费标准。全部由个人承担,按年缴费。通常都是在下半年到户籍所在地的居委或村委办理缴费手续,次年度享受。保费各地有差异,一般是定额或当地年收入的百分比缴纳,通常为一两百元左右。
3.报销待遇。尽管住院报销的起付线较低,但因为缴费低,其报销比例和更高报销限额,都比职工医保要低,主要起的是一个基本保障作用。
总之,城乡居民社保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主要针对的是未参保职工社保的老人、小孩以及无工作者,因为缴费低,享受的养老和医疗待遇相对也比较低。
如果本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或者暂时未解答完全你的问题,欢迎查看其他内容或收藏本站。
本文标签: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