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热点资讯热点资讯

犯罪预备是什么意思

春风拂面 2024-08-26 12:04:14 热点资讯 已有1353人查阅

导读犯罪预备是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了解犯罪预备的客观和主观特征有助于认识其法律责任。本文详细解读犯罪预备形态,助你更好理解相关法律问题。...

犯罪预备是什么意思

  1.犯罪预备,指的是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例如,为了盗窃而准备钥匙,或者排除实施犯罪行为的障碍等。这种行为虽然尚未直接实施犯罪,但已经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了便利条件。

  2.对于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应当根据预备的程度、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等因素来追究。

  3.通常情况下,犯罪预备的处罚可以比照犯罪既遂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

  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1)这意味着行为人已经开始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这种行为与单纯的犯意表示不同,犯意表示只是对犯罪意图的表露,而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2)某些特定犯罪构成中所包含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形式的实行行为,以及单个人犯罪中制定犯罪计划的书面语言,这已经超出了犯意表示的范畴,而是在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这意味着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已经停止。

  这两个特征共同说明了犯罪预备形态可能发生的时空范围,即从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起直至犯罪实行行为着手之前。

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

  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1)这意味着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又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

  (2)后者尚未实际展开而只是在犯罪预备活动中间接地得到反映。

  (3)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与目的,才是预备犯主观方面主要的内容和特征所在。

  (4)犯罪预备行为的发动、进行与完成,都是受此种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1)这意味着行为人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关键区别所在。

  (2)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

  (3)如果该因素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也认识到这一点的(排除行为人存在认识错误而构成犯罪预备的情形),应认定为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犯罪预备形态涉及的法律问题众多,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讨论,我们的法律专家将为你解答。

本文标签: 生活百科

很赞哦! (0)